中国金融情报局网-关注品牌质量,聚焦时代发展!

网站首页

中国金融情报局网

一文看懂烧脑、刺激的《长安十二时辰》

当前位置:中国金融情报局网 > 娱乐 > 正文  2019-07-10 14:17:02 来源:人民网-娱乐频道

伴随着《清平乐》的徐徐展开,恢宏壮美的长安城尽在眼前……日前,在优酷上线播出的国产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业内和观众的好评。它除了剧情烧脑、刺激之外,还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大唐盛景,复原了千年长安的风貌与气质,营造了真实感。

对原著细节的尊重,促成了《长安十二时辰》的高口碑,但似乎也增加了《长安十二时辰》的观看“门槛”。《长安十二时辰》的第一集是按“面”来交代信息的,一下子铺开了靖安司、不良人、狼卫等多条线索。观众需要密集地吸收,包括但不限于唐代三省六部的政权体制,复杂的长安城地理名称,各类古代文言用语等等。

青年君整理了剧中涉及的诸多知识点和唐朝文化背景,为您观剧扫清障碍,一同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壹——缘起

被高晓松称为“行走的图书馆”的马伯庸,花了近一年时间写出了《长安十二时辰》。

从“南虚北实,东贵西富”的长安一百零八坊到琳琅满目的各国艺术佳品,从贩夫走卒的市井江湖到王公命妇的高堂华楼,《长安十二时辰》是一幅关于唐朝的生活画卷,有着世人对大唐盛世的瑰丽幻想。

《长安十二时辰》讲述盛唐时期发生在都城长安上元节(元宵节)的一次“反恐24小时”行动:“刺客”狼卫酝酿发动大规模骚乱,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委托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城。有这么一段由游侠儿、百姓、权臣、死士主导的长安浪漫史,在天宝三年上元节的十二时辰内紧张上演。同时,通过惊险的长安“反恐故事”也可以看到,即使是平凡的历史一瞬,其背后也有着普通人对平凡生活的极力守护。

之所以把故事的时间节点选在天宝三年——安史之乱的十年前,马伯庸查过史料,天宝三年没有特别重大的历史事件,可以说方便进行较为纯粹的故事创作。

细节描写是体现时代风貌最重要的一个手法。比如《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红衣教,原型有唐朝时三夷教之一的祆教(别称拜火教),同时有的角色则来自景教(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马伯庸说,“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仰、文化在这个城市里彼此碰撞,才能演变出长安这个丰富多彩的多元都市。”这些有迹可循的历史背景与细节,勾勒出长安这个伟大城市的不同侧面,既兼顾丰富性又极具时代感。

贰——人物

马伯庸笔下的主角们也都“真实”可查。男主角张小敬出现在唐代官员姚汝能写的《安禄山事迹》。书中对他如此描述:“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便即枭首,屠割其尸。”

“十年陇右兵,九年不良帅”。作为前长安“安保头子”,他通达人情,暗桩(卧底)遍地,对长安一街一巷,一市一坊了如指掌。他曾是个对手下重情重义的好领导,但却因不明缘由,突然屠杀多条性命,被打入不见天日的死牢。

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演技和口碑都上升了一个层次。他把“贱”和“痞”加入张小敬,使这个人物瞬间鲜活了起来。

靖安司司丞李必,其原型就是深得四朝皇帝信任的隐士李泌。

看小说时,导演曹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易烊千玺。曹盾心目中的李必,少年老成,运筹帷幄。表面上仙风道骨,实则心系大唐众生,想去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处,施展抱负。

“易烊千玺的气质有一种文人的风骨。”曹盾说,他印象中的易烊千玺,有一种不符合他年龄的沉稳。而他在书法、雕塑上的才华,也与自己心中的李必有几分贴合。曹盾回忆,易烊千玺在与剧中的老戏骨对戏时,发挥完全不失水准,让全组演员以及话剧老师都很惊喜。

其他主要人物,也一一采用唐朝真实人物为原型。李必的老师何监,其原型就是大诗人贺知章。李必的好友大将军王宗汜,其原型就是唐朝名将王忠嗣。书中大反派林九郎,其原型就是唐朝奸相李林甫。

叁——长安

曹盾是西安人,对古时的长安格外有感情。“开篇第一个镜头正对着一座山,西安人可能会觉得似曾相识,因为它跟西安的南山很像。搭景的地方刚好正南方就是这座山,我们团队里有很多西安人,大家都坚持说镜头要从这个山开始。”

不止这个镜头,剧中还有很多西安人熟悉的场景,“我们用各种方式去呈现,有的是拍出来的,有的是台词里的,观众可以去发现”。

为了还原繁华的长安城,剧组租下了70多亩地,启动了浩大工程——搭建长安城。以考古报告为基础,以历史典籍为参照,一一画出各坊草样。再把样图一一建造成真实建筑。

真实到什么程度?张小敬在追击狼卫过程中,有一场“枯水井”打斗戏,这一口井的修建,也参照了现在幸存下来的“西市的水井”。

【东市和西市】

长安城的结构可谓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贯通十二座城门的六条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干道,而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则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展现了典型的中式对称美学。

剧中所呈现长安城的每个坊,包括西市东市都是方形的形状,非常规整。西市的主街道大概是在15米到16米,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记载来做的。方方正正的坊其实都是居民住宅区,坊间筑有高墙,并不能随意临街开门变旺铺。

做生意的商业区,其实只有东市和西市而已。其中东市主打国内市场,和现在的三里屯相比只差街拍,西市是国际性大市场,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因为东市和西市,“东西”的说法从此产生。

肆——服饰

长安男子或身着圆领袍干练帅气,或头戴青莲玉冠、手持拂尘俊逸出尘;女子或着艳丽齐胸襦裙、高髻簪花贵态十足,或戴幕篱、着胡服英姿飒爽。这些形色各异的男女熙熙攘攘,并肩行于长安城内,尽显大唐包容、多元的社会风气。

《长安十二时辰》中,从女子高至胸口的齐胸裙,再到短衣襦,再到渐变色的披帛,璎珞、插梳一样不少。唐代时期,丝织品工艺高超,产量丰富,为服饰的丰富多样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盛唐时期,对外来文化毫无排斥,与外国交流甚欢,形成了文化大繁荣的局面,开阔了唐代人的眼界,也使唐代女子最为开放懂得装扮。

男子基本以圆领袍居多,受胡服的影响,制衣形式更为轻便。而官吏多为圆领窄袖袍衫,官员衣服的颜色由所在的官位等级来决定。《长安十二时辰》对于男性角色的服饰,细节之处确实惊艳。

虽然只是简单的圆领袍,但是搭配了鱼符、蹀躞带等,都是属于满分的小细节。重点要讲下这个唐代的蹀躞带,唐代时期达官显贵都以佩戴这种玉带为荣,这种玉带的独特之处在于每块玉带下方都有带孔或者小勾能够挂住一些小物件,便于日常活动。

【“子午簪”】

易烊千玺的发簪由后向前插,戴法不同于以往剧集,是主创团队经过详实的考究之后,呈现的“子午簪”的正确佩戴方式。因为唐代慕道,簪子从后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济。

张小敬的服饰,织锦缺胯袍配六合靴,因是侦查人员,身上佩有缚索、刀、烟丸等。其中烟丸在抓捕可疑人员时,发挥的作用令人感叹唐朝办案人员的机智。

女子服饰腰线上升,上升至胸部以上。而以丰腴为美的唐朝,最大限度地修饰女子身材,显得曼妙高挑。剧中舞者许鹤子的出场造型,高度还原了唐代的“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这个女舞俑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之一。

事实证明唐代的服饰经过精准还原,美颜程度堪称一绝,包括发饰的搭配等,都是巅峰美颜。

伍——妆容

唐朝仕女妆容也非常值得关注。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为了让妆容能够贴近历史,同时又能尽量贴近当代人的审美,上妆时就要更加用心。据化妆指导张丽透露,女子妆容要一层层叠加才显自然,光粉底阶段就要用掉一个小时。

很多人觉得唐风和和风非常相近,事实上,盛唐的天宝初年是一个十分“国际化”的都市,仕女妆容恰恰是国际化交流的体现。那个时代,并非是唐学日本,反而是日本在学习唐朝的服饰和造型。

众所周知,唐代女子对于发髻的追求属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现代看来,当时唐代对于美的考究程度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享受。而且唐妇女发髻名目繁多,有云髻、丫髻、螺髻、双垂髻、乌蛮髻、三角髻、峨髻等近百种,基本属于一人一样式。

陆——文礼

在剧情中,有非常多涉及到唐代礼仪的戏份,都做到了精准还原,包括叉手礼等。叉手礼作为唐代生活中打招呼的礼仪,经常会被用到,尤其是在回话时,经常加上这类动作以示尊敬。

【叉手礼】

所谓礼,自我卑谦而敬重他人,约束自身而得内心自由。动作形于外,文化藏于里。

#FormatImgID_10#

事实上,每个朝代的礼仪都根据其地域、文化、传统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有诗:“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而唐朝最与众不同的礼节就是叉手礼。执此礼仪时,双手交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右手拇指上翘,非常优雅。这个场景,现在的有关唐朝的影视作品里很少见,《韩熙载夜宴图》有记录到。

由史书记载和出土实物资料显示,叉手礼这种行礼方式,出现于唐末,流行于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的。这种行礼方式无论男女老幼都可行使,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种礼,以示尊敬。

军队盔甲的还原,所属不同,也细心地在颜色上做出了区分。太子的旅贲军为蓝底黑甲,右相的右骁卫则是银甲,而龙武军和神武军则是银甲和金甲。剧组挖掘历史典籍,参考各种文物、雕像和壁画,终于复原出了四种铠甲。

柒——传统

【上元节】

上元节是正月十五,也称元宵节,当晚没有宵禁,娱乐活动必不可少。剧中有一段表现了唐代长安市民在街头的“追星”现场。剧中,长安著名女歌手许鹤子和她的搭档在长安街头的表演引起轰动,市民跟着许鹤子唱起了《清平调》,这个场景同时表现出唐代人对诗歌的推崇。

上元赏灯尽管在唐朝就已成为习俗,但唐朝的时候并没有将上元节定为法定节日,这个法定节日的诞生还是在北宋的初年。

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二十间,高一百五十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

【胡旋舞】

剧中,为了躲避官兵的追踪,狼卫(“偷渡”进城的危险人物)戴上面具、跳起了胡旋舞。而这胡旋舞正是当时长安最流行、最时髦的舞蹈,它是从西域流传而来。其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与它快速的节奏、刚劲的风格相适应。

现在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的民间舞蹈中,仍然保留着急速旋转的特点。伴奏也以鼓(如手鼓、纳格拉、冬巴鼓等)为主,舞者动作急转起伏,欢快热烈,从音乐舞蹈诸方面看,都可以推想唐代胡旋舞的面貌。这些正是古代龟兹“管弦伎乐,特善诸国”精神的继续。

【十二时辰】

时辰是中国传统的计时单位,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十一点起算,分别是:子时 、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剧中“十二时辰”,每半个时辰不仅都是办案的重要节点,全长安城的日常作息也遵守着严谨的时间节奏,所谓“一更鼓闭城门,二更鼓上床眠。三更鼓到子时,四更鼓睡正沉,五更鼓城门开”。

剧里的报时都古意盎然、大气磅礴。观众感叹,看懂了《长安十二时辰》,把唐代的计时方式也学会了,“子丑寅卯看着比电子手表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