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年底,一年一度火热的贺岁档又开始了,《古董局中局》《雄狮少年》《平原上的火焰》《误杀2》……这些大片已经或者即将逐鹿这个贺岁档。然而,除了这些外,记者发现,还有不少说好要上映的大片,至今没有下文,《美人鱼2》《封神三部曲》《寻秦记》《坚如磐石》……原来国产电影还有不少存货。
库存片市场如何?为什么大片也会成为存货?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为读者揭开库存片的面纱。
■多部大片定档又撤档,有时“库存”好几年
从目前的情况看,除了12月份即将上映的《误杀2》《平原上的火焰》《穿越寒冬拥抱你》《反贪风暴5》《以年为单位的爱情》《李茂换太子》《忠犬八公》之外,2022年的春节档还有《超能一家人》《四海》《奇迹》《狙击手》等热门影片待映。这些大部分都是“库存片”,像《狙击手》几次定档又撤档,一直没能够上映,虽然有张艺谋父女联手的看点,但是不知道春节档究竟能不能与观众见面。
除了这些已经定档的之外,张艺谋导演,张国立、于和伟、雷佳音、周冬雨主演的《坚如磐石》;陈凯歌导演,刘昊然、陈飞宇、张雪迎、文淇主演的《我的少年时代》;周星驰导演,艾伦、林允主演的《美人鱼2》;翁子光导演,梁朝伟、郭富城、谭耀文、周文健主演的《风再起时》;曹保平导演,黄渤、周迅、张雪迎主演的《涉过愤怒的海》;乌尔善导演,黄渤、陈坤主演的《封神三部曲》;古天乐、林峰主演的《寻秦记》;陆川导演,王俊凯、苗苗、郑恺主演的《749局》;王晶导演,林峰、文咏珊、甄子丹主演的新版《倚天屠龙记》;陈思诚导演,黄渤、荣梓杉主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等,都还没有上映的具体日期,将继续“库存”下去。
记者注意到,这些影片有些甚至拍摄于2017年,但是却一直没有明确的上映时间,让不少影迷等得很着急。其中,《封神三部曲》《外太空的莫扎特》等都曾经发布过将要上映的预告片,甚至还有过明确的档期,可是后来都不了了之。
■大片因为更需要高热度的市场支撑,所以更容易积压
山东师范大学电影学副教授李超在谈到为什么大片会变成存货时表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疫情自然是一方面,而在影市高点时期,过高的产品定位是更为主要的原因,影视泡沫时期积累的投资非理性头部聚集,则是背后的原因。大家都不愿意立刻戳开这个肥皂泡,直到出现“最后一根稻草”。很多时候,大片其实更容易积压,因其投入高,需要高热度的市场支撑,而现在高热度市场已经不存在了。
山东新世纪影城泉城路店经理李言鲁表示,在影片制作和后期等方面能够影响和形成制约的因素实在太多,这也就会造成大部分国产影片都很难敲定档期。越是大片,档期选择越谨慎,因为大片的制作成本高,制片方普遍希望项目都有好的盈利,但观众有空闲和精力看电影就那么固定的一些时段,碰到更强的对手也只能避让。
国内某热门发行公司山东区域经理丛丛(化名)认为,一部电影从前期筹备到拍摄制作、宣发上映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片方为了保证资金回报,势必会选择一个最佳的档期,近几年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在档期、宣发投入和竞争影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就会造成不定档、撤档和延期上映的情况。
■库存片表面上避免了暂时的市场萧条,实际上加速了市场退化
一部电影、特别是大制作的电影,如果拍摄完成之后不上映成为库存电影,对市场有什么最直接的影响?有人认为,目前是国产电影去库存化最好的时机,事实是这样吗?
李超表示,库存片表面上看避免了暂时的市场萧条,但是实际上加速了市场退化。大量库存片都在等待所谓正常档期,实际上,观众消费习惯改变后,养成小屏消费习惯的人群很难回归影院,后期可替代消费途径越来越多,库存片很可能就成了“打折片”。
李言鲁坦言,目前,已经制作完成,并等待合适档期上映的影片不在少数。每部影片没有定档的缘由都不太一样,但都是希望取得不错票房成绩的作品。这些库存影片,对于疫情之下的电影行业有利也有弊,去库存对于市场恢复期能起到带动作用;但有些影片请的明星或者选择的题材可能是一时的热门,几年过去了,这个明星说不定已经失去了流量,当时选择的题材也可能过时了。所以,影片完成之后,尽早选择合适档期尤为重要。毕竟电影是群体创作的结晶,只有上映之后才会有收获。
丛丛则认为,库存片对市场的影响分两方面,一方面如果是电影市场的淡季,市场缺乏能够提振消费的影片,致使票房惨淡。如果一定量的库存片选择目前上映,可以丰富市场,提高市场热度;另一方面,如果市场上影片已经饱和,为了影片的票房等原因适当留存一些中等质量的影片,待到合适的档期上映,有利于市场和影片本身。
■内容为王的时代,优秀电影即使积压也会有机会
库存电影到底还有没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呢?
作为电影研究者,李超认为,少数艺术片、非话题性影片、非戏剧化影片,都可以库存。但是典型大制作与高概念影片,不建议长期库存。一部典型高概念影片积压两年以上再上映,一般都亏损,区别只是亏损多少的问题。“比如《封神三部曲》,如果继续积压下去,达到两年以上,以我的经验,目测只会比现在上映亏损更多。”
丛丛认为,一般来说,发行公司不会承接库存片,但如果是发行公司参投的影片或者已经签过合作协议,而不得不撤档、延期上映的影片,公司还是会接下来。也不是所有的库存片都没有机会,比如去年华谊兄弟的《八佰》,也是在几经反复之后上映,不但促进市场复苏,也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
李言鲁对此也抱有乐观态度,他说:“很多库存片,特别是由高水准导演拍摄制作的库存片,并不是影片质量不行,而且少了一份机遇和机会。如果恰逢其时,就能发挥出‘威力’。比如2018年上映的电影《无问西东》,就是一部积压了好几年的库存片,但是时间的沉淀和时机的成熟,成就了它口碑票房的双丰收,最终票房成绩为7.54亿元。”
李言鲁告诉记者,从电影行业来看,留在手里的影片如果不去做有效的转换,可能未来会更难有突破。当下,“院线转网络”这样的方式始终不能对行业发展的压力进行根本解决,即便这两年线上娱乐发展迅速并呈现风靡之势,但观众对于电影院仍旧有一定的消费依赖和习惯。所以,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好的影片即使积压也还是会有机会的,单单就影院排片来说,看重的依然是影片的质量、热度和预售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每一年能够在全国范围发行且可以取得票房的影片大概超过500部,其中能够有好收获的却不是大多数。每部影片没有定档的原因都不太一样,但还是不乏有希望票房大卖的作品。从影院和影迷角度来说,仍旧非常希望这些影片陆续上映。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