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报局网

【播资讯】甲午战争前中日海军将领的培养决定了胜负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股票 > 正文  2022-09-23 07:11:05 来源:证券时报网

(原标题:甲午战争前中日海军将领的培养决定了胜负)

【想入非非】

洋务派开办的军事学校里,除了枪炮操法以外,没有任何军事指挥、战术战略之类的课程,学校也不实行军事化管理,没有任何体育课程。


【资料图】

蔡非

谈起北洋水师覆灭这个话题,过去百年有很多说法。比如“慈禧挪用军费”、“炮弹灌沙子”、“李鸿章保船战略失败”等等。

现在我们都认同,“在战争制胜问题上,人是决定因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这一条永远不会变。”那么在北洋水师的问题上,我们也应该特别重视军官们的作用。

因为当时还没有无线电技术,军舰之间的联系必须靠旗语,而战场上信息瞬息万变,更多时候必须依靠舰长——当时叫“管带”的判断力。

当年海战的当事人,定远舰枪炮大副沈寿堃就评价:“非兵士不出力,乃将领勇怯之不同也。勇者过勇,不待号令而争先,怯者过怯,不守号令而退后。此阵之所以不齐,队之所以不振也。”

很多北洋水师军官,不是战死就是自尽,所以在生死大节上大部分都是守住了。但客观来说,在战场上的整体表现并不合格。

为什么不合格?我们不妨从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来看看。

由于那句“撞沉吉野”,吉野号防护巡洋舰在中国算是家喻户晓。

从战史来看,至少三艘北洋军舰的击沉或被俘(致远、经远、操江)和吉野号有关,同时它还重创了超勇、扬威、来远三舰。

除了吉野号本身的性能出色以外,吉野号舰长河原要一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

河原要一,出生于1850年。比邓世昌小一岁,比刘步蟾等人大两岁。

他在1871年即21岁时,进入了日本“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学习,这所学校实行3年制教学。从建校开始就全盘照搬英国皇家海军的教育传统,据说连学生宿舍所用的砖头都是从英国进口的。

当时应日本邀请,英国派出以道格拉斯(后来一直做到北美舰队上将司令官)少校为首的34名教官到日本教学,直接把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课程搬到日本。全英文授课,作业也要求英文完成,日语简直从军校里消失了。

现在日本中小学学校运动会中有一个很具观赏性的项目叫“倒木桩”,这个项目是将参加者分为两组,在保卫自己组的木桩不被对手放倒的同时,争取放倒对方的木桩,这是一个既拼体力又拼智力的项目,因为攻守同时进行。这是从战前的海军兵学校学来的。

1874年,江田岛海军兵学校首次召开了名叫“竞斗游戏会”的运动会,这就是现在日本学校、企业等各团体每年都要开一次的“运动会”的开始。

同时期北洋水师的军官们在干什么?我们拿1852年出生的刘步蟾举例,他在1867年进入了福建船政学堂学习,同样是3年教育。

而后,他上了训练舰建威号实习,驶经厦门、香港、新加坡、渤海湾等地。2年后结束实习,以学堂首届第一名毕业。

初看起来也不错?但深究问题就大了。

首先,日本海军兵学校的课程一开始就是面向培养海军指挥官的。而福建船政学堂也聘请了一些外籍教师,教学也以英文为主,所开课程有英文、算法、驾驶、测算、枪炮操法。其中英文和算法是贯穿堂课始终的课程。

发现少了什么没有?

除了枪炮操法以外,没有任何军事指挥、战术战略之类的课程,更像是在培养民船船员。

另外,学校也不实行军事化管理,没有任何体育课程。1874年秋,英国海军军官寿尔曾到福建船政学堂访问,学生们用毛笔缮写算学作业的工整程度让他惊诧。

但英国军官最后却给出了尖酸刻薄的评语:比起在海上作警戒工作,这些学生更适合在佛龛里呆着。

为什么呢?英国人认为是教育方式的问题,由于缺乏体育课程,下课后这些学生只是呆呆坐着,没有表现出海上男儿应有的粗犷和活泼。不懂运动,也不懂娱乐。

福建船政学堂主办者也知道这个问题,但他们觉得没关系,因为3年理论学习后,学生还有长达2年的上船实习呢。

但实际上,由于船只的缺乏,名义上长达2年的上船实习,学员实际上只能有2个月待在船上。更糟糕的是,过去3年的培养模式,已经使得学员们更多地把自己当成了传统士人。

在上舰实习期间,据外籍教师观察,这些未来的军官们极不情愿弄脏手指,连海军常规的爬桅杆训练也不愿意参加。

好容易实习结束了,这些清朝第一代海军军官达到了什么水平?据记载,船政学堂当时与外籍教师签订的合同中,要求5年时间里,把学员培养成能在“望见远山之海面”航行即可,也就是他们能够在近海航行就算达到了目标。至于应该具备怎样的与敌决战于大洋深处的能力,这个一开始就不是培养目的。

而反观同时期的日本海军,自1874年起就创立了远航制度,毕业生要到澳洲甚至美洲进行几个月到半年的远航实习。后来的吉野号舰长河原要一,毕业后更直接被派到德国海军巡洋舰“维内塔”号和“莱比锡”号上进行实习,一直到4年以后才返回日本。

1876年,李鸿章从英国买了4艘军舰回来,让这些已经接受了5年训练的军官试着操控,却发现他们“造诣实浅,又不肯虚心求教”,而隔壁的日本海军学员,已经作为低级军官,频繁出现在欧洲海军的舰艇上。这时候差距就已经拉开了。

于是,在1877年,洋务派从福建船政学堂毕业生中中选出12个人,前往英国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并到英舰队的各种军舰上实习,留学期限定为3年,而其他没被选上的,则直接上了新买的军舰当舰长。

这12个人有一半人在入学考试中就被淘汰了,只有6个人正式入学。他们是严复、方伯谦、何心川、叶祖珪、林永升、萨镇冰,其中严复后来转为文职工作,何心川中途因病退学,林永生在战争中英勇捐躯,方伯谦临阵脱逃被执行军法,最后只有萨镇冰和叶祖珪一直到战败还留在海军中。

而反观日本联合舰队,除吉野号的河原要一外,接受正规训练,在欧洲海军中长期实习的人员比比皆是。在打赢北洋水师后10年,这批人又打败了强大的俄国海军。

所以,尽管有邓世昌等人的奋战,但北洋水师仍然在没有击沉任何一艘敌舰的情况下被全灭。这一苦涩的结局虽然不幸,却未必无由。

(作者系武汉历史文化学者)

在本专栏版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关键词: 甲午战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