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

高位扎推发行 ETF“半壁江山”告负_世界通讯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股票 > 正文  2023-04-10 06:18:06 来源:证券时报网

(原标题:高位扎推发行 ETF“半壁江山”告负)

本版供图:图虫创意

证券时报记者 裴利瑞 王小芊


(资料图片)

“全行业都在拼命发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但赚不赚钱却没有人算过。其实很多ETF一直是亏钱的,因为它们发行在高位,看似提供了便捷的投资工具,实则加大了投资者的亏损。”近日,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近两年,国内ETF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跑马圈地”的粗放式增长正在暴露更多的问题。例如,虽然股票型ETF的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大关,但从收益来看,ETF的赚钱效应却并不乐观。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7日,全市场一共有631只股票型ETF,其中295只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仍然为负,占比约46.8%,将近半壁江山,部分ETF的跌幅甚至接近50%,基金净值已经接近腰斩。

归根溯源,高位发行是这些ETF业绩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对于相当一部分基金公司和渠道来说,如果在市场行情最火热的时候发行对应的ETF,就可以抓住风口、抢占赛道,最大程度实现产品规模的增长。但高处不胜寒,这些高位发行的ETF往往后续表现乏力,给投资者带来大幅的亏损。

出道即巅峰

半数ETF收益告负

从历史来看,当某一类ETF发行越是火爆的时候,往往也是相关市场或者板块接近高点的时候,这使得不少ETF拿上了“高开低走”、“出道即巅峰”的剧本。

举例来看,前几年大火的医药行业主题ETF就属于这种情况。从2019年到2020年,医药板块走出了一段长达两年多的牛市行情,中证医疗指数区间涨幅达到167.11%,但随后便在2021年2月和2021年6月走出了一段“M头”双顶行情,自此进入下行通道。

2021年2月至2021年6月期间,恰恰也是医药行业主题ETF发行最为疯狂的时候。据Wind数据统计,在这一区间内,全市场共有12只医药主题ETF成立,其中既包括医疗ETF、生物医药ETF等布局一级行业的赛道型产品,也包括创新药ETF、医疗器械ETF、医疗服务ETF等细分行业ETF,可谓是五花八门。

在医药行业主题ETF扎堆发行不久之后,医药板块便进入了漫长的下行区间,这些发行在医药板块行情高点的ETF“全军覆没”,普遍大幅亏损。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7日,上述12只医药主题ETF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全部为负,其中,一只成立于2021年6月的医疗创新ETF跌幅甚至接近50%,基金净值接近腰斩。

无独有偶,除了行业主题ETF上,不少宽基ETF的发行也常常与市场高点如影随形。

例如,2021年6月,9只双创50ETF集中开启发售,该ETF跟踪的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主要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选取市值较大的50家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作为指数样本,被称为“东方纳斯达克”。双创50ETF一经面世,便受到了各路资金的热情追捧,发售首日的认购总规模便超过了150亿元,两家公司公告提前结募。

但该ETF也是出道即巅峰,其跟踪的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在2021年7月上涨至历史高点,此后便是一年多的持续回调。虽然近期出现持续反弹,但截至4月7日,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距离最高点仍下跌了超37%,这9只ETF也均有超30%的跌幅。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2022年7月成立的4只中证1000ETF和8只碳中和ETF、2021年2月成立的4只化工ETF上。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7日,全市场一共有631只股票型ETF,其中295只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仍然为负,占比约46.8%,将近半壁江山。

ETF管理人择时有责

ETF的亏损比例如此之高,在过往却鲜少有人关注。究其原因,投资者似乎更为关注主动型基金的赚钱效应,而把ETF视为被动跟踪指数的工具型产品,“赚之我幸,赔之我命”,和基金管理人的责任无关。

对于上述观点,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市场需要ETF,它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便捷、透明的投资工具。但很多ETF都是趁着市场最火热的时候把投资者的钱圈进来,基金公司打着工具型产品的名义,对ETF后续的盈利能力不管不顾,投资者在购买的时候哪里知道其中的门道?国内大多数投资者是没有择时能力的。”上述基金公司总经理向记者表示。

他认为,发行基金产品需要做两个假设,如果假设面对的是非专业投资者,那么基金公司需要把产品设计、发行时点、投资管理、投教服务等方方面面一系列的工作都做好;如果假设面对的是专业投资者,那么基金公司需要为投资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供投资者自己去做选择。

“显然,国内的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市场仍以非专业投资者居多,他们没有那么成熟。在明知这一前提的情况下,基金公司仍然在高位发ETF,这一行为就值得商榷。”该总经理坦言。

一位第三方基金评价人士也向记者表示,ETF管理人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择时的责任,承担起对行业和市场进行前瞻性判断的责任,这不仅是对普通投资者的负责,也是基金公司投研能力的体现。

“从后视镜来看,ETF真正实现大发展其实是从2018年开始的,短短五年期间,股票型ETF的基金规模翻了4.5倍,究其原因就是时间选对了,抓住了投资者们的抄底需求,在正确的时间推出了合适的产品,赢在了择时。” 上述第三方基金评价人士表示。

华安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场行业主题ETF份额增速达294.6%,规模增速达195.86%;综指、规模ETF份额增速达144.1%,规模增速达48.72%;策略、风格ETF份额和规模增速分别为213.06%和96.26%。正是得益于在市场低点的布局,投资者才在后来的几年里,真正体会到了ETF作为配置工具的魅力,ETF也因此提高了市场普及度。

“这几年来,基金公司一直在致力于推出品种更丰富、主题更细分、流动性更好的ETF产品,来满足投资者的各种配置需求。但万变不离其宗,对投资者负责、以投资者利益为先才是重中之重。如果高位发行,一定程度上就是遗忘了ETF的初心,基金公司要切忌舍本逐末。”上述基金评价人士表示。

被动投资也需主动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ETF基金经理开始强调在被动投资中发挥主动管理的能力,这其中不仅包含择时,也包括指数研发、因子优化、增强策略、资产配置等多个维度。

“我们在产品设计环节会做一些主动选择,包括在什么时间发什么样的产品,选择跟踪哪个指数,怎么放一些因子去优化等。这中间的每一步都和最终的基金收益息息相关,都是ETF基金管理人主动管理能力的体现。”上海一位ETF基金经理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该ETF基金经理认为,用主动管理能力帮助被动投资已经是大势所趋,主要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从指数层面,如何挑选或开发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指数。“比如,在研发一个主题类ETF时,基金管理人需要思考这个主题方向是不是具有长期发展前景,哪个指数的成份股能更精准地把握住行业主题,哪些个股的长期壁垒比较高,是否需要对指数做一些优化和新的开发等,这都是在研发层面需要主动做的选择。”他表示。

第二,从产品层面,如何利用指数产品帮投资者挣到钱。在他看来,在什么时间应该布局什么样的产品,如何让投资者的投资体验更好,如何让更多的投资者赚到钱等,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都需要仔细斟酌。

第三,从创新层面,如何在指数基础上做一些收益。比如,除了固定因子的SmartBeta策略外,近年来,增强型ETF已经陆续获批面世,主动管理型ETF在海外人气飙升,这些创新的产品形式对基金管理人的主动投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从资产配置层面来看,ETF也是FOF(基金中的基金)、投顾的重要配置方向。ETF部门可以和FOF投资部门、投顾部门进行合作,为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解决方案,进一步发挥基金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该ETF基金经理进一步补充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