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郭霁瑶) 当下,中国新能源市场竞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传统车企、新势力、科技企业、家电企业纷纷涌入新能源赛道,展开花式比拼,以求脱颖而出。如何看待当下的新能源市场?在这场群雄逐鹿的“战争”中,谁又能笑到最后?
【资料图】
“虽然新能源企业‘卷’得激烈,但其实也是一件好事情,说明企业在不断进步。”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大中华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主管合伙人张君毅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君毅告诉记者,从全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比如说‘三电’,也就是所谓的电机电控以及电池,可以说我国在全球已经处于一流水平。包括在海外出口方面,最近几年我国也取得长足的进步,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已经是全球第一了。”张君毅说。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大中华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主管合伙人张君毅(受访者供图)
他认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的进步,关键在于政策、企业的齐心协力。“从政策到企业,大家对新能源都抱着一致的认可态度。大家都是齐心协力地在做这件事,无论是早期的补贴政策也好,或是提前布局绿色能源也好,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张君毅说。
他直言,中国开始布局的同时,很多国外企业虽然也讲新能源,但实际上真正做的并不多,且没有相应的政府动作支持。“看到中国企业起来以后,一些国家也开始学习中国进行这样的补贴,但从时间上来讲已经有些晚了。”
今年年初,由特斯拉率先挑起的“价格战”,进一步加剧了车企间的竞争。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到26.1%。
作为在汽车行业拥有多年投资管理和管理咨询经验的专家,近期张君毅也频频被媒体问及这个问题——“面对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你看好哪些新能源企业?”
“客观来说,的确当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太多了。当然这背后有着一定的历史因素。但业内坚信的是,在产能过剩、低端过剩的情况下,一定会有大量企业被淘汰,最终能够形成规模产能且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事实上屈指可数,也只会有几家。”张君毅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坦言。
他认为,未来的竞争将进入细分领域。比如在显示屏、电池等各个领域,都会有相应的中国企业存在。“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它可能会依附于一些大规模的企业,慢慢建立自己的特点,再走高端化。”
“具体来说看好哪几类企业。首先我认为,大型汽车央企一定会有,因为我们的市场需要有央企作为平台去整合,它也代表了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支柱;另外就是地方国企当中,一些市场化程度好,销量高的企业也会存在,像广汽埃安、奇瑞;还有一些私人企业,像比亚迪、吉利这些已经形成规模的企业,这类企业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全球性的企业。”张君毅分析道。
一审:郑扬波 二审:王新景 三审:周琦
关键词:
质检
推荐